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就是乡村发展的数字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区块链等手段的集成,对乡村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赋能和重塑的过程。数字乡村也是乡村对数字革命的适应过程,是乡村对数字技术、数字业态的应用和创新的过程。
数字乡村
四大优势
01 要素组合的改变。通过数字化进程,优化乡村要素组合,实现数字化对其他要素的赋能,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激活乡村各种要素,提高乡村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02 治理方式的改变。将数字化融入乡村治理体系,有助于乡村治理从经验式治理转向精准化治理,从少数人参与的治理向多数人参与的治理转变,进而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
03时空关系的改变。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一旦融入乡村的方方面面,乡村的时空关系就会发生深刻变化,乡村的物理时空性将呈现网络时空性的特点,传统乡村的信息壁垒将被突破,区位偏远的劣势将得到缓解。
04交互方式的改变。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乡村普及,使得乡村信息运行与传递变得快速便捷。乡村日常人际交往活动、各类经营主体产品营销与物流、百姓消费品选择与购买等经济社会活动,既可以在线下进行,也可以在线上进行,这大大增强了乡村人际交往方式的选择性和信息的流动性。
一些平台与传统村落合作,推出展示乡村地域特色的数字藏品。用户在购买这些数字藏品后,如果去村里旅游,还能获得相应线下服务,进一步盘活了农村资源。
国内的一些文旅机构在数字藏品的发售上也已经开始尝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玩法。比如,西安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景区、明城墙景区、宁夏的沙坡头景区,都是通过数字藏品的发售来捆绑景区门票。大明宫遗址公园不久前发售的三款数字藏品,用户只要全部集齐,就可以终生有入园资格。文旅机构通过这种线上为线下营销赋能的方式来创新景区的营销模式,实现线上为线下的导流功能。
数字化让乡村传统文化的创作力、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提高,使得乡村文化建设展现出新气象。
通过对乡村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通过新型创意和崭新创造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让更多的年轻人参加“非遗”的数字化传承和生产性保护,就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延续乡村文化脉络,让后人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记得住乡愁。
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不仅可以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交易的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供给结构,同时能够推动直播带货与短视频、乡村文旅民宿,以及普惠数字金融等农村信息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新供给的创新实践,打破城乡经济机会在地理上分布不均的障碍。
此外,数字技术使得农业生产的自然景观、文化价值等属性可以变现,将小农户技术应用差、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的竞争劣势能够转变为“手工劳作”、“原生态”、以及“定制化”的竞争力标签。
从文旅角度来看,文旅数字藏品在线下旅游市场更加深入。
4月28日,孔子文旅集团水泊梁山景区联合好玩互动(山东)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在阿里拍卖平台发行39.9元首款数字门票——“好汉令”。
这款数字藏品的推出,不仅是山东济宁市打造水浒文化特色文旅IP,更通过全国首发景区为数字藏品赋予了使用价值。据悉,“好汉令”的持有藏家,凭本人身份证、手机号和数字藏品可终身免费游览水泊梁山风景区。
虽然“好汉令”是全国首款景区数字门票,但数字藏品被作为门票使用的先河还要往前追溯。
而文旅数字藏品门票一方面让景区、文博院馆与数字藏品的结合更加紧密,另一方面,数字藏品自带的热度也给景区开辟新的营销通路。
之后在短期内,购买数字藏品赠送门票、购买数字藏品有门票获奖机会、数字藏品+门票等景区销售方式也逐渐上线。
数字藏品与元宇宙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
加大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力度,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持续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继续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实施云上民族村寨工程。依托乡村数字文物资源库和数字展览,推进乡村文物资源数字化永久保存与开放利用。
数字藏品可以理解为中国特色,本质上为受监管的NFT,是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唯一标识的经数字化的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比如数字画作、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每个数字藏品都映射着特定区块链上的唯一序列,不可篡改、不可分割,也不能互相替代。
每个数字藏品都代表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或其限量发售的单个数字复制品,记录着其不可篡改的链上权利。因此,数字藏品与虚拟货币等同质化代币存在本质不同,有特定作品、艺术品和商品的实际价值做支撑,也不具备支付功能等任何货币属性。
数字藏品的优势
和传统设计的区别
数字藏品作为新兴产业,目前行业处于加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据中国科学网《2021年中国数字藏品市场分析总结》统计,2021年国内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多达38家,各发售平台发售物品数量约456万个,总发行量市值约1.5亿。
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数字藏品应用于乡村平台也逐步拓展到各地乡村。长三角地区:苏南、浙北、上海等均以进入数字乡村的布局。目前,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四市在乡村数字藏品层面尚未有落地项目。
数字乡村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数字化发展的中心城市,相关园区和企业也应发挥专长,促进数字藏品这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乡村建设中落地应用,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乡村经济业态模式创新、乡村数字治理水平提升赋能增效,努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元宇宙,源自科幻小说,意为与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其通过xr云计算、区块链、5G 数字孪生等多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紧密融合构建虚实相生的强大互联网社会叙事,基于XR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感官体验,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完成现实世界的映射,从而实现在虚实相生的世界中生产资料、经济系统、社交系统以及法律关系的自由发展,被认为是数字经济的终极形态,长期将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区块链、 VR、云计算、5G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元宇审正逐步从幻想走向现实。
由于数字藏品可记录与标记复杂数据的功能,实际上其可以映射线上线下的所有产品,而此点与当下火热的元宇宙概念匹配度极高,可以认为,数字藏品将是元宇宙构建中的重要支点。乡村通过发行数字藏品以切入元宇宙概念,实现乡村在虚拟世界中的用户心智占领。例如天津市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小杨村近期推出了数字藏品“小杨村云村民卡”,正式开启“元宇宙乡村”初体验。
是出于对新实物的好奇、对数字艺术的欣赏与收藏以及个性化的彰显,许多主流的数字作品都形成了自己的社区,有一些社区设置了准入门槛,这个门槛就是拥有某类数字藏品,未持有就不能加入。
作为元宇宙中数字资产的一种表现形式,数字藏品也是实体资产的一种数字权益映射,是链接“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日趋火爆,元宇宙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强烈,基于实体经济的数字作品有望成为构建元宇宙基础设施的重要元素,因此,这些购买数字藏品的人,看中的是它背后数字世界未来的一种权益。
场景应用
随着数字藏品的“出圈”,似乎为乡村振兴也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乡村,自然也有着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都为与数字藏品的结合提供了借力点。
数字藏品赋能乡村振兴,也早已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在许多地方都付诸了实践,它们既赋予了藏品本身的价值,又融合线下服务,赋予藏品拥有者更多的权益,在售卖藏品同时也宣传了乡村特色文化,鼓励更多人了解乡村生活,是用数字推进乡村建设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一起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花园村位于冢头镇,隶属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历史悠久。在多方合作下,冢头镇联合社与女娲NFT平台联合发起花园村数字村民NFT,助力花园村的建设与发展。花园村数字村民限量仅200份售罄,每份999元,销售收入30万元,净收入立即投入花园村具体项目建设。
购买此产品后,将自动成为花园村数字村民,数字村民和花园村原住村民同样是花园村村民。
数字村民的权益包括:
- 享有花园村公共服务设施及折扣价的特色产品;
- 可每年免费在入股民宿住宿一晚,持有人终身有效;
- 按照花园村合作社规定,NFT持有者优先获得相关经营性资产(如村内民宿、餐厅等)的承租权或经营权。
作为数字村民,需要履行的义务有:
在花园村村支书的带领下:
- 定期参与由村支书召开的线上“本村发展会议”,积极参与,建言献策;
- 积极引入外部人力或其他资源,参与到本村优质项目的开发中;
- 定期到当地参与本地新农村建设;
- 积极参与冢头镇的建设,建言献策。
该项目发布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业界和媒体的关注,《全国两会特刊》《光明网》、《中国经营网》、《财经》、《链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每家每户大门上都有一块定制的门牌,上面不仅有房屋地址信息,还包含了一个村民专属的二维码,村民们习惯称它“花园码”。“花园码”又称“户联码”,集服务、宣传、党建、治理等功能于一体。扫一扫二维码,村民能了解村里的动态信息,游客能快速找到景区和附近酒店餐馆,网格员能清晰了解村民的家庭情况……
扫码登录浙里花园App,还能享受智慧公交、智慧党建、便民办事、阳光村务、生活服务等多项便民措施。
扫码登录浙里花园App,还能享受智慧公交、智慧党建、便民办事、阳光村务、生活服务等多项便民措施。
花园村在“智慧花园”项目的基础上,打造“乡村大脑”,并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演绎“未来乡村”智慧场景。
花园村在“智慧花园”项目的基础上,打造“乡村大脑”,并围绕“一统三化九场景”,着力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演绎“未来乡村”智慧场景。
四坪村位于福建省屏南县,为距今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多次被央视专题报道。作为全国首个“云村民”数字藏品,由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四坪村集体、国仁数字和北京爱故乡联合发行,在女娲平台正式上线,每份售价799元,限量1000份,1分钟即全部售罄。
四坪村云村民
作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开创者,云村民的权益包括:
-“温教授的一亩田”数字藏品一份(含温铁军教授签名等元素);
-四坪村若有闲置资产对外出租时,在满足同等条件下云村民享有优先权,云村民数量越多优先级越高,或由云村民联合参与;
-四坪村若有创业项目或运营项目对外招商时,在满足同等条件下云村民优先,云村民藏品持有量越多优先级越高,或由云村民联合参与;
温教授的一亩田
-成立云村民之家,参与村庄发展,为村庄出谋划策,引入资源、人才等;
-享有四坪村中高端民宿一晚或家宴1次(限5人,超出按优惠价),并将发放”民宿*家宴“数字藏品给云村民,使用时将”民宿*家宴“藏品转让给服务方即可;
-未来国仁乡村元宇宙的相关权益(例如超域土地优先购、折扣等),屏南县其他数字藏品优先购权益;
手绘创作成100幅风格迥异的乡村数字全貌图,并运用区块链技术在链上将每一幅数字作品唯一且永久记录保存。作为《百村中国计划》系列的首期,挑选了3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乡村(上海市奉贤区吴房村、上海市金山区和平村、昆山市张浦镇金华村)作为案例。
吴房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西南部,是上海市首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吴房村保留了“江南水乡”的文化历史印记和“海派水乡的柔美与淳朴自然,建筑色调素雅,与大片桃花交相辉映,素有“中国黄桃之乡”美誉。吴房村围绕黄桃产业展开了一二三产融合创新的探索之路。
和平村地处金山区吕巷镇中部,作为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平村是全国闻名的蟠桃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巷小白龙”发源地。近年来和平村将发展蟠桃、葡萄、蓝莓等水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主线,探索三产联动创新发展,打造“三个百里”标杆。
40年前的金华村,一条吴淞江把村子阻断成交通闭塞的“孤岛”,是个远近皆知的贫穷村。而因交通不便,就在每年腊月,家家杀一头猪制成腊肉,非遗的金华腊肉便源自于此,这是金华村村民最熟悉的味道,也是赖以生存、脱贫致富的资本。
随着时代发展,民宿、花海、农场、餐厅等商业的加入也让金华村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对未来充满希望。
数字化乡村ing
数字时代为乡民“心的回归”带来契机。乡村正在利用数字艺术唤醒古老乡村文化,将其化作打动年轻人、深植传统文化价值、树立乡土自信的绵长力量。
于是,我们渐渐看到,在互联网上,在田间地头,由乡音、乡俗、乡艺等汇聚而成的乡风回归,正在激活更多乡土的文化自觉力量,共同守望一方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