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景观艺术装置的设计理念不断更新,人们更加注重其中的综合利用性能,不仅是要符合周边环境进行设计,提升整个景观环境的品质,也要通过表现形式、材料的应用等,传递对艺术的思考和重塑。
免接触且高效的二手车贩售服务装置等高效、充满创意想法和安全理念的景观装置也都应运而生,共同为疫情下处于社会生活的我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又美观的居住环境
既然如此,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有趣的景观设计吧~
无接触式“采样小屋"
极具现代感的白色廊架,廊架下安置着两个颇具科技感的白色盒装式小屋。据悉,这是当天启用的首个旗舰版标准化便民核酸采样小屋,每天将定时对市民开放8小时。
“核酸采样小屋与冬奥会的是同标准。‘模块化’设计,省去搭建的耗时,可快速落地使用,做到检测点的大量快速复制,为跑在病毒前面提供保障。” 无锡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沈春晓介绍,按照兼具核酸检测、健康服务、便民休憩、城市景观等功能,将在全区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布点110个以上核酸采样小屋,市民可随来随采。
采样小屋均有统一标识,是面积大约4平方米的密闭空间,每间采样小屋设置有两个窗口,可容纳2名医护人员同时进行核酸采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空调、空气净化器、紫外线灯等设备镶嵌在小屋内,内部摄像头可后台数据实时传输到大数据中心,小屋还分设有垃圾区、乘坐区和样本区。
无锡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卫生健康科的张笑文介绍,小屋外部采样区设有采样台,市民完成信息录入后,从传递窗领取采样试管及采样咽拭子,采集人员将双手放入窗上两个密闭的长臂生化手套中,隔着玻璃就可完成核酸采集采样,全程“零接触”,用时不超过40秒。
值得一提的是,采样小屋自带正压新风系统,可以有效阻止外部气流进入,而采样窗口外的气溶胶吸附装置则可以将受检人员产生的飞沫吸走,为医护人员提供双重保障。
与景观设施结合,可结合场地有效组织人流,设置引导区和间隔标识,设立特殊通道和休憩设施,体现人性化服务,让检测流程更高效有序。
华润万家(太湖万顺路店)采样点
落霞立标区采样点
易家福购物中心采样点
“采样小屋”新颖的功能形式,更加符合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设施功能性和美观性的要求。此外,在非疫情期间,廊架空间可以用作街角景观空间,用于便民服务、观赏休憩、党建宣传等方面,具备“平战”结合的转换功能,成为城市功能空间的有效组成部分。
位于荷兰的ANNA是一个灵活多变的家,拥有开放的平台,通过改变房屋的布局来适应不同情况,而不是与其产生对抗。就像你根据不同天气、场合和心情打扮自己一样。最终设计师将它发展成ANNA Stay,它用两个滑动外壳取代了原花房的四个外壳, 并且将其变长,以此覆盖更大的区域。
Anna Stay位于水上,两个滑动外壳
Anna Stay位于林中,可以根据使用改变布局
房屋的厨房、淋浴、卫生间和储藏空间是固定的,厨房上的夹层足够容纳第二张特大号床,使房屋适合四口之家乃至四个成年人居住。此外,空置的多功能平台可以举办各种活动,包括瑜伽、写作、聚会、睡觉、游泳、晚餐、培训、赏鸟、观星、体验阵雨或阳光明媚的早晨等。ANNA Meet在技术上更加精简。在ANNA Stay和ANNA Meet旁,我们会根据特定要求提供全定制版本的ANNA,借助ANNA Me平台根据个人意愿定制全新概念的小屋,可以将其置于后院、野外或专属度假胜地。
可移动的卧室
厨房上的夹层足够容纳第二张特大号床
厨房、淋浴和储藏空间是固定的
框架细节
ANNA Stay和ANNA Meet均由可持续生长和未经处理的落叶松制成,内部使用高品质的浅色桦木,并铺设5cm厚的木屑保护层。空间由柴炉加热,也可以安装电暖炉。ANNA具有横向长窗,它们刚好位于屋檐下方,确保非直射阳光照进室内,从而使室内空间在夏季不会迅速升温。坐在椅子上或床上时,便可以透过横向长窗欣赏室外全景。在天气情况恶劣或想与外界隔离时,可以将木制外壳关闭,营造出温暖、舒适的氛围。这与仅关闭玻璃外壳或敞开所有空间时所体验的开放与自由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移动过程
小屋可以整体运输,也可以拆分成板块运输。对于更具挑战性的地点,建议使用拆分包装,它由26个部件组成,每个部件最重为 500kg,外加14根15m长的钢柱,其螺丝底座易于拆卸。当小屋拆除或迁移,这些柱子将从土壤中拧出,不留下任何痕迹。使用小型电动起重机,3个人可以在5天内完成组装,其中包括3天拆卸。所有部件均可以使用普通货车装载,采用陆运或水运。ANNA Stay的费用为87000(含税)欧元起。
开放玻璃外壳
内部使用高品质的浅色桦木
夕阳下的Anna Stay
位于苏格兰Unst岛上的温馨巴士站伫立在田野中,与蓝天草地相伴。
巴士站沿Unst的主干道—A968,从2002年被皇室装饰过以后,每年这里都有不同的主题,比如2010年的世界杯主题,温馨与可爱多变的主题吸引了不少旅行者来这里朝圣。
“堂”基于人体尺度,用“切片”的概念,设定不同空间指引人和人的交往模式。人在不同的切片尺度中进行多样的社交活动,并与西面河流的自然环境与东面村落的人文环境相和谐。
项目位于江苏镇江江心岛的旅游区的临河边,作为能够为村民和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的社交发生器。
开阔与封闭的交互
自然与人造之对话
水平与垂直的瞭望窗
内与外的交流
从具体的设计而言,“堂”的设计方针先是从人的尺度出发;再结合空间关系学、人类行为学与人体工学,进一步设定游览者在空间中的具体路径及行为。
体块的交错
一个停留腔体
此前,周边村子中长期缺少宜人实用的公共空间。而此建筑不仅与村落传统建筑形式产生对话,也为村民服务。闲暇之余,村民们在此进行公共性社交,享受体验建筑空间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空间与人社交关系的理论性,在村民们的实际使用得到了注解,成为激发周边社区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节点。并且,“堂”也成为了游客们打卡的必经之地,作为乡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旅游,也因为“堂”项目的建成而受益。
外观细部
位于金太郎富士山见线半山腰的展望公园,
这里被称为徒步旅行者的胜地。
设计者在这里设计了伞状凉亭和卫生间,
与富士山美丽高耸形态相呼应。
伞状凉亭与富士山遥相呼应
从富士山抛物线状的山脊得到灵感,设计了伞状木梁和木柱。梁与柱通过中心的钢环紧紧连接,两个伞状屋顶相连,由此获得了具有稳定性的刚性结构。 将木材的柔性与铁的刚性以及膜材料的轻盈性相结合,建造出一个温暖、开放的亭子。木结构的表面被涂有氟的膜材覆盖,以降低天气的影响。
相连的伞状屋顶
夜晚,木结构的剪影隐约浮现在月光下的森林中。
以禅宗花园为灵感的车站多功能亭
2012年,联合车站成为华盛顿特区的新城际巴士中心车站。该公交运输服务中心于车站停车场中,并需要将相关服务设施和在旁边的Beaux Arts中的便利设施迁移到其中。Studio Twenty Seven Architecture对此进行了设计,旨在实现车站内可提供旅客需要的便利设施,而不需要离开车站这一目的。该设计以禅宗花园为灵感,三个亭子组成了这个新的公交运输服务中心。
两个卵形结构拼合在一起,创造出椭球形的壳状几何形态。整个构筑物选用低成本的玻璃纤维制作,并由北卡罗来纳州的造船者装配制造。亭子用来提供票务和购物服务,这两个服务设施恰好融入这个非正交的外形。
这个亭子作为一个等候空间使用,由木材建成其结构,并用玻璃围护整个空间,这一设计让亭子不论在冷天还是热天都可使用,其中还设计了一个竹林环绕的露天平台,适宜于温和的天气使用。
由于下面的列车运行,这一对亭子间不得不规划隔开一段距离,以满足实际的管道需求。由于这个原因以及亭子的功能,设计师认为需要在外形上体现它的用处。由此,选择运用回收集装箱作为这个卫生间的外壳。
特别的细节设计还在于:第一个亭子的嵌板纹饰是用莫尔斯电码写的Death Cab for Cuties的Soul Meets Body的歌词。这些歌词被嵌入密度纤维板中,然后用彩色真空密封玻璃纤维制作。
灵感来源于田野里的“岩石”的购物票务亭
购物票务亭的夜晚效果
由木材和玻璃建造的等候亭
椭球形的壳状几何形态
使用预制的构造方式来对其进行建造
1300个篮子搭建的临时展亭
这座位于韩国大邱的临时展亭是用回收和再利用的材料建造而成。如果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向我们提出“认真使用它们”的要求,我们会如何去做?对于这个问题,设计师Hyunje Joo提出了一个基于日常的新视角。
展馆由1300个市场上常见的半透明篮子组成,它呈现为一个灵活而非固定的元素,在装置拆除之后,所有的篮子都将得到重新利用。
篮子的带孔表面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内部与外部空间的阻隔,使光线得以从中穿过。人们从展亭内部感受着空间之外的日与夜,在灯光的作用下,时间的流逝仿佛比平时更加明显。
这个项目并不是在探讨使用物品的方法是对是错,而在于如何挖掘和激发物品的潜能和意义。它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更加经济、灵活、轻盈和可回收的结构。正是这些小巧的、同时具有吸引力和功能性的结构,向我们揭示了为适应环境需求而建造的可能性。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ritish Council)与英国建筑师和委内瑞拉加拉加斯(Caracas)的一个公共空间项目展开了长达一年的合作,最终创造出这个名为Catalyst Cube的城市公共空间装置。
闭合的装置呈现出立方体的造型
该装置由来自伦敦的建筑师Will Sandy和来自加拉加斯的公司Incursiones共同设计,是一个小型的预制结构,可以为人们提供非正式的公共聚集空间。这个可移动的多功能立方体空间旨在促进社会、文化和教育之间的交流,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实时的社区集会场所。
一个小型的预制结构
Catalyst Cube装置是一种工具,能够激发市民们参与未来永久性设计和城市环境设计的欲望。它在设计和构造上都极具灵活性,可以支持从篮球比赛和展览、到社区活动和邻里聚会等各种活动。作为一种催化剂,该装置致力于在其所在的城市环境中增加人们互动、交流和发展的机会,从而激发城市活力,并相继在不同的城市节点上发挥作用。当城市的物质和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时候,Catalyst Cube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在一定的街区范围内,自行定义和管理公共空间的机会。
装置在设计和构造上都极具灵活性
该装置由钢结构、金属板和木材构成,组装、使用和拆卸都十分简单便捷。它既可以以成品的状态被运至现场,也可以以几部分预制构件的方式到达现场再即时安装,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的同时激活城市空间。这个装置既牢固又引人入胜,将在社区中放置三个月。其极强的场地适应性和灵活性不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更为意料之外的使用意图留出了余地。
该装置于2019年11月正式面市,为一个文化激活系列活动(包括剧院表演、木偶剧表演、音乐演出、学习会、公开演讲、展览、3D视频地图绘制、“残疾人日(Day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活动以及节日期间的其他季节性活动等)提供了场所。
装置由四个单元组成
四个单元下均设有可移动的轮子,可相互自由拼合,形成不同的空间形态。
作为使用上的几个示例,四个单元可拼合成正方向,形成螺旋楼梯,可登上,可坐下,钻爬或玩耍;可拼接成长条形,形成如舞台布景;也可拆分成两个,四个独立使用。
多功能综合型景观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将会是未来城市更新的点睛之处。它们的出现,也将不断推动区域的更新,能够塑造具有特色的功能空间。
而无接触、可移动式、多功能型这些我们熟悉的词语也将再次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在疫情的环境下,我们需要这样功能性的景观装置来替代繁琐的步骤;而在疫情之后,这些同时具有美观性和功能性的景观装置,也将再次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2022年无锡市将大力落实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日常管理维护责任。随着道路街巷的升级改造,多功能综合型景观装置一定能在其中脱颖而出,建设出具有城市特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在便民利民的过程中,一起着力打造出和谐、生态、舒适的“城市会客厅”。
澳澌贝期待与你一起加入到城市更新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