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来自未来的雕塑失落在过去
我们要讲的第一部分,并不是科幻故事,但它最迷人的部分,就是让你搞不清楚这段历史到底属于过去还是未来。
看似“类三体”造型的雕塑,实际比《三体》的创作早了整整一个甲子,创造这些作品的国家却已经不复存在。
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南斯拉夫”,看到这几个字,是不是有种找回被隐藏的记忆的感觉?小于25岁的朋友则可能压根不知道曾经还有这么一个国度。
这些城市雕塑实则都是纪念碑,没错,他们真的都是纪念碑!似乎和我们见过的所有纪念碑都不一样对不对?这就是他们的魅力所在。
这些纪念碑因为受到新兴的艺术主义影响,包括抽象表现主义,几何抽象,极简主义等现代的设计潮流,呈现出了极其概括的外观与直曲面线条,在1940年相继出现在南斯拉夫的各个城市中。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这座“自由之星”,它官方名字叫做斯科马伊kosmaj纪念碑,以此向来自Kosmaj地区和Sava地区(波萨维纳)的游击队,以及民族解放战争中阵亡的人致敬。
有些朋友一定觉得有些眼熟,那是必须的,因为它曾经出现在著名科幻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所做的概念设计中。
“自由之星”如此令人惊叹的复杂结构,30米高的混凝土元素完全不受束缚和支撑,这无疑是当时南斯拉夫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和建筑师技术的体现。以其为代表的极具未来感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艺术家。
这些城市雕塑见证了南斯拉夫的兴与衰,21世纪初,南斯拉夫彻底消失于世界版图,分崩离析成为数个国家,这些纪念碑被人们渐渐淡忘。
时至今日,随着网络的传播,它们又重新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向人们讲述那段历史,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吧。
02
—
给你讲个故事,千万别哭啊
如果南斯拉夫过于抽象的城市雕塑只能让你惊叹和游离于过去与未来,那接下来的这些雕塑,每一件都有一个让人泪目的故事等着你去解读。
每个成年人的身体里都住了一个小孩,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用看似坚强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软弱。
这件雕塑作品的名字叫做《爱》,2015年矗立在乌克兰海边,许多人看到这座雕塑的第一反应是想起了一首歌:“我们背对背拥抱,滥用沉默在咆哮......”预备~~,唱!
林俊杰这首歌早于这件作品,我合理的怀疑这件作品的设计者的灵感来源于JJ。(楼又歪了,容我正一正)
爱的越深,伤得越深,有多少人经历过其实深爱着对方却最终选择放手,痛苦的同时,我们内心的小孩却相互渴望再次牵起对方的手。
所以,如果内心还爱着,请勇敢的伸出你的手,让悲剧变成喜剧,让这份爱不要留下遗憾。
这件城市雕塑作品矗立在法国马赛港口,名为《莱斯旅行者》。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看似匆忙的旅行者缺失了身体的大部分?
或许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式提问:他们到底是留下什么,还是遗落了什么?
这种"不满"的状态,有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给人们留足想象的空间,用缺失的部分来诉说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深意。
我们匆忙行路,看似充实,其实如同被绑在磨盘上的动物,日复一日,只为生存,却忘了生活。
工作也好,旅行也好,适时地停下来,问一问自己,真实的自我被遗落在了哪里?
她的名字叫做《扩张》,创作者Paige Bradley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座雕塑,然后将其砸在地板上,变成碎片,再将这些碎片组装,以漂浮的状态重新联结,赋予她全新的生命力。
这种破坏重造的过程本身就有着很深的寓意,勇敢的去打破自身的束缚,无论是你的肤色、人种、性别还是思想,想要境界的扩张就必须去打破这一切,这件作品的另一种解读,应该是“涅槃重生”,便是“悟”。
让全新的自己从自己的内心生长出来,你是不是还是“你”,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重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我是谁,由我自己定义。
03
—
你居然问我敢动不敢动?
科技的进步让城市雕塑不再是完全的静止状态,凝固的思想从静态向动态一步步发展着,思想的表达又更深了一层。
《莫比乌斯环》2018年在上海落地,这种全新数字互动雕塑瞬间惊艳世界。
这件雕塑360°视角下呈百变观感,光影变化并非提前预设,而是通过高科技装置,感知周围的一切,熙攘的交通、阴晴不定的天气、涌动人潮等环境声音等,都会被它接受并作出相应的变化,这是计算机创作介入现实世界的又一次极限。
下面这件作品就厉害了,同样是关于“爱”的人类终极主题,却因动了起来而更加的伤感。
雕塑底部是两个能够移动雕塑整体的电机,两座高八米的雕塑不断的重合分离,如同我们每个人恋爱的整个过程,相识、相遇、相知却还是逃不过分离。
这座城市雕塑作品位于格鲁吉亚一个叫做巴统(Batumi)的城市中,在美丽的黑海沿岸。雕塑的主人公是以一位穆斯林少年阿里和一位格鲁吉亚公主尼诺为蓝本所创作。白天的时候他们相对而望,每天下午7点的时候开始相对而行,直至双方碰面,给予对方一个短暂的拥抱后便匆匆离去,背向而驰。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虐心的雕塑作品,整个虐心过程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完成。真的是见者伤心,看着流泪(此处没有错别字)。
这座雕塑是真敢动(感动)!
这件压轴作品会让你有些迷乱,作品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于是我又不自觉的哼起了了歌:"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鸽背对着夕阳,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这件雕塑作品确实有点太美我不敢看,因为效果非常的二次元。原本在歌中感觉非常浪漫的城市突然一下子有点魔幻主义,我为啥感觉自己更向往去现场看一看呢?!
你仔细看会发现其实这是作家弗兰兹·卡夫卡肖像,由42层独立驱动的不锈钢板叠加而成,重量高达45吨。设计师以此为出发点,创作了纠结扭曲、形式不断变换的卡夫卡头像,以此表现其不断纠结反思、自我怀疑的一生。
城市雕塑一定是在讲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以及关于城市深层思想的表达。它甚至会成为一座城市最抽象的具象化表达,不会被时间冲淡,而是在时间的流逝中,记录下城市最令人动容的一面。